close

鄰家女孩 The Girl Next Door 03.jpg

 

書名:鄰家女孩 / The Girl Next Door
作者:傑克.凱堔 / Jack Ketchum
譯者:柯清心
出版:小異出版
ISBN:9789868456990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25日

鄰家女孩 The Girl Next Door 04.jpg

 

------------ 感謝小異出版提供的試讀機會 ------------

 

    寫在試讀心得之前

 

    113全國婦幼保護專線:代表的是1支電話、1個窗口、3種服務(家庭暴力、兒童保護、性侵害)。撥打113專線就跟撥打110或119一樣簡單,三個按鍵,一種保護。重要的是,它是二十四小時都有人接聽的專線。

 

    97年1至9月各縣市政府受理之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通報案件計有14750件(不含虛報)。上項通報案件經查獲實際受虐人數9929人,包含兒童6280人及少年3649人,其中身體虐待占49.19%,不當疏於照顧占24.39%,精神虐待占13.60%,性虐待占12.82%。

 

    對兒童及少年施虐者共計9442人,其中以兒童及少年之(養)父母占76.8%。男性6150人占65.13%,女性3292人占34.87%,男性為女性的1.87倍。

 

    受虐兒童中,男童3474人占55.32%,女童2806人占44.68%,每一萬名兒童中,男童受虐數22.09人,略高於女童之19.49人。


    受虐少年中,少女2254人占61.77%,少男1395人占38.23%,每一萬名少年中,少女受虐數24.27人,高於男數13.81人多出10.46人。


    受到性虐待之女童及少女人數計895人,遠高於男性的84人。
 

    其中,每一萬名兒童及少年人數第一名為台東縣的52.03人,其次宜蘭縣45.05人,以及第五的花蓮縣30.14人,其中高雄縣33.98人為第三位,前五名包含台灣東部地區三縣。(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九十七年第四十六週「97年1-9月兒童及少年保護執行概況」)

 

    記住,這些數據只是冰山一角!

 


    《鄰家女孩》,我大致上分成三次看完。

 

    第一次翻閱是主角大衛與瑪姬相遇及小鎮生活的介紹。一條大街,十幾戶人家,小孩互相認識,瑪姬及蘇珊突然來到,這群打鬧廝混很久的同伴似乎對她們有些好奇。

 

    第二次結束在瑪姬被關上地下室裡,我不得不停止閱讀,因為我已經有拿起電話撥打113的念頭。

 

    第三次決定一口氣看完是因為,就如作者說的:「就像看電影一樣,有時是恐怖片。當然了--你會擔心男女主角能否渡過難關,但也就只是一部電影罷了。萬一內容太可怕、太刺激,你也可以站起來走出黑暗,將一切拋到腦後。」書還有一半,我選擇不看,又有何不可呢,但是受虐的女主角一定能在最後獲救,我相信作者在結局的部分會寫出一絲希望,讓瑪姬有機會再一次看到真正的黎明曙光,所以我忍痛把剩下的部分看完。

 

    結局並不是……嗯…我想像中的完美,是好的了,但是造成的遺憾更多更大。從第一章開始,隨著章節不斷的進展,悲憤與無力的心情也不斷驟升。瑪姬的痛苦與忍耐、憤怒與無奈,到了四十四章,終於尋找到宣洩的出口。第四十五章,一切算是塵埃落定,內容沒有前面章節虐待情節來的殘酷,但是一切歸於平靜而過於安靜,在徒手摳抓水泥牆造成指甲外翻滲血,渴望逃出地下室的無意識下,比牢犯拿著湯匙試著挖出隧道無不及確有過之一千倍一萬倍的心情,瑪姬的勇敢我們看見了。

說真的,我很後悔試讀《鄰家女孩》這本小說!但也很幸運的讀完,雖然是以坐立難安的心情看完。現在,我只知道一件事,就算我已經撥打過不下十幾次的113兒少保護專線,看過十幾位受虐兒童,就好比看著血腥畫面已經被電視節目略過的介紹豬隻屠宰畫面一樣,我以前從沒真實看到受虐的過程,更枉論實際參與過,但是在閱讀當中,作者已經把我拉到近處看著虐待及施暴過程,我如果往下翻一頁,就持續的加深我的罪孽,我不想當冷眼的旁觀者,但閱讀過程作者讓我就是參與者。所以如過閱讀時跟我一樣不舒服,那是正常人該有的態度;如果閱讀時跟我一樣震撼,那是因為我們一般都只看到被受虐後的孩童,更不用說大多數人沒有如同我實際參與兒少保護中的一環;如果閱讀時跟我一樣真的難受作噩夢,我建議就放棄它!

 

    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心臟強度弱的人,在購買這本書的同時,最好是經過心理或精神科醫師鑑定,以免造成過度的衝擊;未了避免不適合的人士看到,監獄或大眾圖書館應該禁止採購;女性比男性更該閱讀《鄰家女孩》,當然男性在閱讀後,應該更懂得控制情緒及保護弱者(女性也當如此),但前提是,這本書真的並不適合心腸脆弱的人欣賞。

 

    書名《鄰家女孩》,很平和的名字,內容卻是暴力驚悚,看完之後,或許有的人會覺得被騙,但我期許,多注意「鄰家」的小孩,減少不必要的傷害,「鄰家女孩」才真的會是快樂的鄰家女孩。書裡的內容或許真的已經很恐怖,但當它實際發生時,遺憾終身的夢饜才最是駭人!


 

後記:

    書末提到未成年所犯的錯誤不能有前科,我知道美國各州律法各有不同,我不知道這條是不是也這樣,但在台灣只有一種,所以錯誤能不能有前科,很難去定論他的好壞。不過作者在尾聲四十七章裡寫到,主角大衛成年後在整理母親的簡報中看到:「標題寫著『馬納斯關區男子被控謀殺』,報導指出,照片上的男子跟一名青少年於十二月二十五日被捕,涉嫌刺殺並燒死兩名少女,十七歲,馬納斯關區的派翠西亞‧漢史密斯,以及艾斯布利區的黛博拉‧柯恩,十七歲。兩名受害者都有過性侵的跡象。二者雖被刺多刀。但致死原因是燒傷,她們被澆上汽油,在荒棄的田地上放火被燒。照片上的男子就是吠吠。」至於吠吠是誰,就請觀看《鄰家女孩》。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男孩ABoy A》或是觀看改編成電影的《心靈鐵窗Boy A》。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所稱兒童及少年,是指未滿十八歲之人。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少年指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人。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0條說明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遺棄。
二、身心虐待。
三、利用兒童及少年從事有害健康等危害性活動或欺騙之行為。
四、利用身心障礙或特殊形體兒童及少年供人參觀。
五、利用兒童及少年行乞。
六、剝奪或妨礙兒童及少年接受國民教育之機會。
七、強迫兒童及少年婚嫁。
八、拐騙、綁架、買賣、質押兒童及少年,或以兒童及少年為擔保之行為。
九、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為猥褻行為或性交。
十、供應兒童及少年刀械、槍、彈藥或其他危險物品。
十一、利用兒童及少年拍攝或錄製暴力、猥褻、色情或其他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發展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錄音帶、影片、光碟、磁片、電子訊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
十二、違反媒體分級辦法,對兒童及少年提供或播送有害其身心發展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影片、光碟、電子訊號、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
十三、帶領或誘使兒童及少年進入有礙其身心健康之場所。
十四、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為自殺行為。
十五、其他對兒童及少年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為不正當之行為。

 

相關連結 

《鄰家女孩》原著創作靈感及改編電影

試讀《鄰家女孩》

 

電影海報

鄰家女孩 The Girl Next Door 01.jpg

 

國外封面

鄰家女孩 The Girl Next Door 0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lverLake 的頭像
    SilverLake

    在山上聽重金屬

    SilverL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