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破窗 / The Broken Window
作者:傑佛瑞.迪佛 / Jeffery Deaver
譯者:宋瑛堂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6日
ISBN:9789573325277
多數歹徒會重回現場,因為他們不是豬腦袋,就是行為背離理性。
不過我來現場是基於兩個特定的原因。
第一,因為我知道自己有麻煩了,非得找出解決之道,否則無法心安。
第二,為了保護我的珍藏、保護我的天地。不計一切代價,只求逼退「他們」。
(P.101-102)
《破窗》一書內容有點類似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主演的《全民公敵 / Enemy of the State》,不一樣的是,距離這部電影,已經又過了十年。什麼意思?意思是說,人類將越來越多的東西交給電腦處理,包括財產、個人身分資料....等。電腦的確帶給人們方便的後果,但這也表示你銀行帳戶的存金就只有幾位元的價值,從幾百萬到歸零只要一個按鈕就可以憑空消失,而且,人們只相信電腦列印出來的證據。這有多恐怖,當然,只要電腦不當機,只要這些資料不被人竄改,只要這些資料不被利用來殺人就好了。沒錯,《破窗》裡的兇手就是利用電腦的便利性與一貫相信的資訊假象,帶給他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SSD(Stragegic Systems Datacorp策略系統數據公司)是《破窗》裡虛構的一個資訊公司,專門收集個人的全部訊息,尤其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更加有興趣,然後將之儲存在電腦,用來提供廠商了解市場,提供警方成為破案工具,提供國安局了解恐部分子....等。而這公司成立的目的也就是小說書名的由來(雖然我覺得作者好像用的有點免強):『破窗』理論關鍵在於,改善社會必須從小地方做起。如果能專心管制小地方----或者改善小缺點----慢慢就能引起較大規模的改變。(P.186)另外,也可以被用來形容林肯萊姆一直以來貫有的調查方式:「我們尋找小之又小的線索,然後讓線索帶我們通往大解答。」(P.219)雖然公司成立的目標美其名是好意,但隨著越多個人隱私的資訊不斷的湧入,卻發現讓人越發沉迷於收集更多資訊,SSD宛如就是兇手「囤積狂」的進階版,累積各種個人情資,縱然犯法也在所不惜,這就是SSD被人詬病的地方,侵犯隱私,而且是神不知鬼不覺。
販賣個人情資的神祕高科技企業SSD有多利害,《破窗》裡舉了一個誇張有趣的例子:「妳想讓陌生人知道妳女兒穿什麼樣的內褲嗎?想讓人知道妳什麼時候做愛?對,SSD知道妳今天下午買了保險套和潤滑劑,知道妳丈夫搭下午六點十五分的電車回家。知道妳今天晚上不必帶小孩,因為妳兒子去看球賽,妳女兒去買衣服。知道妳在七點十八分收看有線電視台的情色台,也知道妳在九點四十五分向餐廳訂購美食,以舒緩激情後的心情。所有資訊全在內環裡。喔,對了,SSD知道妳丈夫在床上是不是力不從心,能及時私下寄傳單向他介紹治療性功能障礙的良方。」(P.234-235)不過真這麼利害的話,我只希望,小孩回家時我跟太太不是全裸在客廳裡就好....。
這就是變相的隱私曝光。
你以為只有這樣?對,兇手還能把資料修改成他想要的結果。所以先分享一下小說中兇手的「側寫」後,再看看他如何利用SSD系統資料對主角群一連串反撲所幹的好事....